男多女少的英国学校?
谢邀 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中国男多女少大学的文章,获得了很多的赞同与转发,那今天我就来讲讲英国的大学里到底存在不存在“一女难求”的情况呢~ 情况当然是存在的!并且比想象的要严重很多……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2015年全英各高校的男女比例数据(注:数据来源于 OfS 官网):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直观看出,有超过40%的大学男女学生比例不足6:1(可以认为是“女少男多”的情况了),且大部分的学校都分布在伦敦地区。而到了2017年,这一比例有增无减——据我们了解,在申请门槛超高的牛津剑桥,女生也比男生要稀少很多。
在LSE、UCL等院校里,女生也异常的稀少…… 以LSE为例,在2015/16届,只有3个专业的女性比例超过60%(54%以上的专业都有女同学选择);而到2017/18届,这个比例仅有19%——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专业都是女少男多的状态。 在UCL,同样如此。虽然号称是“男女同校”,但大部分学院的男女比例仍然很失衡——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例,绝大部分学院的女生比例都在40%~60%之间,最高值也不到70%。而且,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哦~
那么在英国,有没有女多男少的专业或者学校呢?当然有! 像杜伦大学的商学院就是出了名的“女儿国”——以MMF(管理)为例,在2017/18届,女生的比例就高达90%。还有华威商学院的一些专业,例如WMG(管理)也是女多男少。另外,在帝国理工的一些工科专业,比如DSIR(电子工程),女性的比例也有50%左右。
除了看学校和专业外,我们还可以从录取学生的性别比例上来考察一所学校的“男女比例”。 还是以2017/18届的申请数据为例,在帝国理工学院总共8180名申请者里,男性比女性多了1345人(相当于超出16%的人选填了男性的志愿);而在 UCL 的16390名申请者中,男性比女性多了7457人(超出的比例为46%)。这么一对比,是不是瞬间明白为什么在帝国理工和 UCL 会出现那么多“一女难求”的状况了~ 因为无论是从学校层面还是专业层面,女同学的选择都非常有限啊~
那么,如果同学们想要申请那些女多男少的专业,或者是避开“女少男多”的激烈战场,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在选择学校时,优先选择女多男少的专业;或者在男女普遍均衡的专业里,选择女性比例较高的学校。 比如在申请帝国理工学院,如果在第一轮筛选时没拿到满意的结果,那么可以在第二轮申请时,将目标定位在女多男少的专业上,增加自己的录取率。以2017/18年帝国理工医学院的数据为例,即使是在第一轮未录满的情况下,有74.7%的学生选择了接受调剂(即第二选择的院校及专业),其中就有50%的女性选择了接受调剂,而她们最终都被安排了“适合”的女多男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