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哪个大学校庆?
我们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66周年校庆! 作为南航大四学生(16级),很遗憾没能毕业前再来学校好好转一圈,看看南航的四季。明年暑假再回来看母校吧! 南航,我为你骄傲!我的青春,与你有关…… 从小学起,我就与航空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住在姑父家的老屋,床边有一个大大的窗子,晚上经常可以看到夜空中划过的导弹和流星。
那时候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经常问一些天文学的问题,印象最深的是问为什么北极星永远在正上方,而北斗七星不一样?姑父是个很有学识的人,他告诉我,北极星其实是座假想的城市,而我们头顶上真正的城市是织女星座。
还教我用简笔画画出北斗七星的图案,并在下面画一个半圆,代表浩瀚的宇宙,每当我问问题的时候,他就给我讲那些现在已记不清的故事。 我从小就想飞,所以高三填报志愿时,我选择了南京航空学院。那一年,南航在江苏招收40个本科生,而我正好是第40个,所以入学报道那天,记得很清楚,是9月3号,历史老师带着我们这群新生参观校园,走过校训石碑“爱国 博学 笃行”后,说,你们看,这校训石碑的底座是有寓意的,你们知不知道这是为了纪念我国著名飞行家、飞机设计师冯如而建的,冯如就是我们的校友!后来我才了解到,冯如是第一个驾驶自制飞机穿越太平洋的人,也是中国航空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更了不起的是他是华侨,在美国学习期间,发明了我国自制的第一架双翼机。
上大学后,我对飞行的兴趣爱好变得更浓厚了,经常去图书馆看相关杂志和书籍。当时喜欢看美国华裔飞行员蔡志忠写的《飞翔的艺术》和英国作家欧文·斯通写的《火箭的人》。书里面有很多关于飞机设计和人类探索的科幻故事,让我着迷不已,至今还记得书中描写的一个叫《星际旅行》的电影,讲述的是宇航员在太空中遇到外星人的惊险故事。
大二那年,学校里有个航天爱好者协会,我报名参加了,每周二下午会组织去看有关航天的电影,记得看过张百军的《中华腾飞》,还有一部纪录片,内容是回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过程,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了解我们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授和他的导师王淦昌。
毕业后,我来到千里之外的西安工作。虽然工作繁忙,但是每周末我都会抽出时间去看秦岭的星空,偶尔也会去甘肃酒泉的发射中心参观。
去年,我有幸去了海南文昌,现场观看我国的发射基地,虽然离发射中心酒店距离非常近,但是因交通管制,不得不提前两天前往,不然没法进入。 在那里,我看到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并听工作人员讲解有关航天的事宜,心里十分激动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