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管新加坡叫南洋?
旧中国有很多地理盲,对周边一知半解。新加坡在明朝称新港、星州、星加坡或麻栗坡,到清朝光绪年间才改成今名。
“南洋”是旧中国指东南亚一带的通称。《海录》载南洋诸岛“自番禺南去七洲洋,为苏禄国;东出西里古滩,为马六甲,又东南入暹罗湾,有吉打洲。再东南行,即南洋地界也。”按此定义,除新加坡外,今天的新疆南部和云南大部也属南洋地区。
近代以来,我国学者多认为新加坡地处南洋群岛的中心,其他岛屿皆以其为中心而得名,故称为南洋。 新加坡附近有一大片由热带雨林覆盖的海岛,统称马来群岛。
其分布以爪哇岛为中心,向北包括苏门答腊、婆罗洲(马来西亚)等地区,向南则抵达新几内亚和东帝汶等地。这些岛屿的地理特征常被概括为“三山七河”。三山是爪哇山脉、苏门答腊山脉和加里曼丹山脉;七河则是湄公河(澜沧江)、湄南河(澜沧江支流)、湄池河、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支流)、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西南地区很多民族都有迁徙至缅甸和泰国谋生者,他们大多从云南边境出发,经湄公河下游顺流而下到达孟买一带。 据史料记载,中国渔民经常航行至爪哇海域捕鱼,并在此定居。明正德八年(1513年),一支中国船队甚至到达了西里的马六甲河口进行贸易。随着华人移民的到来,汉语逐渐传入了当地原住民土著中。有人说英语是新加坡的国语之一,实际上,现代新加坡人的母语多为马来语和汉语,英语只是他们的第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