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硕士为什么不搞申请制?

历春梅历春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从历史来看,我国现在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位体系其实是在原有学术型硕士学位(工学、理学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解读《学位条例》时说,“设置硕士学位是为了适应科学进步和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他在谈到设立博士学位时表示,“这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需要……培养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可见,设置硕士学位的初衷是满足科研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设置了博士学位则是因为要满足国际交流的需要。

因此在中国建立像美国一样的研究生申请制度显然是不合适的——毕竟我们现在的目标很大部分也是为了培养科研人才而不是让一部分人靠读研究生来找工作。再者,如果实行大学申请制度那么国内高考的压力就会更大了(虽然本来也已经很大了)。但是实行考进学校的选拔录取制度又会导致人才选择上的问题(比如高水平的学生因为发挥失误或者冷门专业考生进入名校)。

目前看来这种考试制度的弊端已经是显而易见且难以调节的了。所以我觉得国家在未来可能会改革这个体制,但肯定不是采取美国的申请制。 至于题主说到的国外名校对中国学生太过优待的问题,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但这本质上还是由于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造成的。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能提供给高等教育的名额自然是有限的。而且相比高中,大学的教育更加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差的中国学生自然可能在国外名校遇到很多困难)。因此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的大学教育其实本质上是一种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下对学生自学的不同引导而已。(当然,国外名校对于中国人会相对少给一些名额也是存在的)

翟文志翟文志优质答主

申请制和考试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不同的国家可以根据本国的社会和教育情况选择适应本国的形式。

但是我国的考试制和申请制的差别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差别,而是教育思路上的差别,这在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差别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美国大部分院校的硕士是申请制,它更注重学生本科的综合表现,包括推荐信,个人陈述,大学成绩,工作经验等等。很多需要实践性工作的专业,比如会计,工程,金融,MBA等很多都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在毕业后会很快地融入到工作中去。因此,用人单位不关心你通过了多少门课,这些课程在本科也是必须要学的,而更关注你曾经是否在相关领域进行过培训和学习,你是否了解这个行业,你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

但是我国由于教育体系的不同,专科的学生也可以参加硕士考试,它不能要求专科的学生提供大学的成绩单和其他证明。同时,我国的学术教育更注重学习,而不是实践。当然,美国也有很多的PhD项目,但其与我国也有很大的区别,它是可以在读博之前进行相关学习,而不需要一开始就进行学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