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中为何四年?
香港的高中是四个年制的,就是高中四年,大学四年(本科),然后硕士三年,博士两年或者几年,这主要和古代中国科举制度有关。 比如你高考考到清华北大这种学校,那只是你的学业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清华北大的学生还要再读10年和15年的时间才能毕业(拿博士学位)。
古代的科举也是这样,中举了以后还有进士,翰林什么的称号,要拿着这些证书才可以当官(现在叫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而中举的人大部分都已经是23岁以上的人了,所以中举了以后一般也要工作三五年才能有钱去买官做(现在叫申请phd),而phd拿了以后还需要研究好多年才能达到教授水平(现在叫获得博士后学位)这样才能真正有钱拿(科研经费等)。如果中举了不上班光在家啃老也不是那么回事,于是就有了“十年寒窗”“十五年寒窗”的说法。
而现在的大学教育也是受这个影响,一个本科学制五年,研究生学制三年,博士生三至六年都有。 而有些人高中读了两年出国读高中(国外高中一般都是两年),然后再出国留学的,这种的一般都是家境比较好的,因为很多外国高中的学费比国内私立高中的学费贵好几倍。
香港的中学起始年级是初中一年级的水平,香港叫中一,学生就读中一时平均年龄不足12岁,而我们广东初中基本都是12-15岁。其次,香港的学生,高一称为中四,学生要进行一个选科,一般要通过几次考试然后才最终确定要报考哪几科,而且这个过程也是要和学生家长及任课老师共同商讨决定的。整个中四的开学阶段都是处于选课阶段,一直到学期末,才算真正进入正式课程的学习。
再者,选课完毕后,根据学生选的科目的难易程度的不同,有些学生是六科,有些学生是五科,甚至四科。因此学生最终考的科目并不是全部都考,这和我们广东的考生必须考6科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在中四、中五、中六这三年中只是学习几个科目,有些科目的课时是很宽松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学习任务并不重,因此中四到中六三年的时间是不足以应对香港DSE考试的。
因此,香港学生要再花费一年的时间,也就是中五学习香港DSE考试的综合素质和拓展课程的学习,这是学生进入高校后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例如:沟通技巧:聆听和倾诉;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信息管理技巧等。这些课程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开设的,而是培养一个人基本的素养和能力。因此,这些课程的考核是记平时的表现成绩,并不会像数理化课程一样举行大型的考试,所以这些课程不占用升学的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