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大学易转专业?
“好学”,意味着对知识的渴望,也意味着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并为之付出的努力。 在我上大学期间,曾经有同学为了修读更多感兴趣的专业课程,而放弃保研资格;也有同学因为无法适应原专业学习难度而申请转向容易学习的学科,当然还有同学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选择其所在专业的。 这些主动的选择背后其实是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对未来的规划、对选择的判断,以及为此甘愿付出的行动力。 我认为他们足够“好(学)”。 而对于你现在的困惑,我想说,如果你目前所处的平台已经不足以满足你对知识的需求了,那么换一个平台可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新平台不一定意味着一定能学到你想学的东西,但它至少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不过我还是要提醒的是,换专业未必如你们想象的那样充满激情与浪漫,它可能更多的是单调重复与枯燥乏味。
但即便那样,我希望你能坚持下来,因为它终究带给你成长。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和特质组合,亦各有不同的目标和理想。所以没有所谓最好的学校和最难的学校之说,也没有所谓的适合所有人的通用选择和通用方案。
如果现在你处在迷茫阶段,希望你能找到让自己“上进”的理由,因为它的确能带来改变的力量!
曹俊优质答主从往年情况来看,一些985院校部分专业或实行书院制的学生会有一些转专业/二次选择专业的政策,像北大这样宣布全校除定向生之外大一新生均可参与转专业的学校还是比较少的。但是,如果你有明确的意愿想要就读某个专业,那么在咨询学校和选择专业的同时,可以向招办了解下学校的转专业要求和相关政策,为将来的大学学习做好规划。
像清华大学学生在每学期结束前都可按学校规定申请转专业,除特别规定不能转专业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可在全校各院系(含文理科院系)范围内进行自主转专业申请。清华大学还设立2000余万助学金,激励学生选读国家需要的欠生源、冷门学科及理科试验班。
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学生入校两年内可在全校范围内自主申请转专业,有两次转专业机会。
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是该校荣誉学院,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试验基地。竺可桢学院采用动态进出机制,二年级第一学期在校学生可申请转入学院相关班级学习,优秀学生还可直接申请学院的交叉培养人才班或强化培养人才班学习。未被竺可桢学院录取的学生可申请该班试读,若中途退出自动回到原专业原班级学习。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大类专业实施按大类招生,一年后进行专业分流。本科学生入学一年后可按学校有关规定在全校范围内跨学科申请转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