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大学中国招多少人?
2015年MIT在中国的招生计划尚未公布,2014年的数据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当年MIT一共在中国录取了9名学生(包括本校申请和ED申请),其中大陆学生8名(不含香港、台湾、澳门),上海交大附中占6席(含美本ED申请的3个未统计入内),人大附中的学生获得一个名额,另外一个是来自深圳中学的外国籍华人学生。
这些学生的申请材料和录取过程都是保密的,我们无从知道更多细节。不过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为什么是这8个人而不是更多人?为什么不是10个人或者更少的人呢? MIT在全世界范围的招生数量一向非常少,比哈佛大学更少,大概每年在全球的范围不超过1%的学生可以入读MIT。以中国作为例,去年申请了23,700人,最终只录了9人,录取率只有千分之四,比哈佛的录取比例还要低很多倍。能进MIT的绝对是全世界顶尖的学生。
按照往年MIT对中国大陆学生录取的情况,一般是每所学校1-2人,当然也会有个别学校出现3个或以上的录取情况。去年的情况较之前有些变化,有6所学校各录取1人,还有两所学校的同学分别被两所学校的STEM项目同时录取。 在去年10所录取中国大陆学生的美国大学里,有7所大学都是文理学院。可见除了MIT这种理工科牛校之外,中国的同学们还是更喜欢选择文理学院。
那么为什么是中国学生喜欢选择的这些文理学院呢?是因为这些学院的中国人比较少吗? 拿我们最熟悉的杜克大学为例,它的中国学生人数大概是150人左右,而整个学校国际生的数量大约是500人。所以即便是在杜克,中国学生也算是一个小群体了。但这样一对比,MIT的中国学生就显得更为“小众”了,估计全是中国大陆也就一百多个吧(按10:1的比例计算)。
我曾经在本科期间在MIT做过一段时间的访问学生,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我还是看到很多人,尤其是中国人学生,都是“埋头拉车”,很少和别人聊天、交流,甚至走在路上都紧紧盯着手机看,感觉是个“社死”的存在。可能他们需要缓解自己孤独的情绪,但是又不愿意多说话,因为怕说错话。
其实只要勇敢一点,不说中文,多用英语沟通,说不定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了呢! 所以啊,能进到这么一所大学,其实已经是“人生赢家”啦,不管是和谁做校友~哈哈,不过如果能在这么一所大学里成为一个爱玩会玩的人,那才更加完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