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会展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政府扶持力度大,资金投入高 2015年,在仁川举办的亚洲博览会共耗资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亿元),其中90%的经费来自于政府拨款;2016年,第13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在首尔开幕,德国参展商人数超过去年,创下新高,展馆内随处可见德国工业巨头宝马、西门子等展示的新产品及技术,而主办方表示,为了提升本国企业形象,很多产品和技术都是赞助得来的,无需花一分钱就能参展并对外展示品牌形象;同年,为迎接世客会,重庆斥资7亿元人民币(约合1.19亿美元)对重庆国际会展中心进行改造,展览面积增加至13万平方米,可满足世客会等各类大型展览的需要,而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作为西部最大的会展中心——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迎来竣工后首场展览,近600家企业参展。
可以说,政府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是韩国会展业腾飞的重要基石。 产业基础扎实,配套服务完善 众所周知,韩国经济起步早、发展速度快,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该国完善的工业体系有关,而也正是得益于早期重化工业的扎实根基,韩国才有了后来承接服务产业的底气,从而实现了由“制造”到“创造”的转型,与此同时,配套的会展行业也应运而生。
以世博会为例,从建设之初到运行期间,不仅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增加了相关的就业机会,而且因其贸易效应显著,促进了相关产业链条上企业的蓬勃发展,据统计,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在世博会期间累计成交额就达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27亿元)。
人才储备充分,行业协会有力 会展行业属于人才密集型服务业,需要大量具备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素养的工作人员,而韩国拥有丰富的高校教育资源,可以为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行业协会在行业规范、资源协调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以工商会为例,作为韩国最大最权威的工商协会,其旗下共有70多个分会,覆盖了韩国绝大部分的企业,而每个分会的会长均由该行业最顶尖企业的负责人或最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担任。
同时,由于行业门槛较低,竞争较为激烈,所以很多企业会选择加入多个协会,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