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荷兰如何给?
最近,因为“荷兰足球”这个标签,又被网友和媒体关注了一次。这次是因为在欧洲杯预选赛中,加纳与荷兰两队在场上发生激烈冲突,加纳国家队队长苏博蒂奇被罚下场的同时,还因恶意犯规被欧足联停赛一场,另一荷兰国脚邓弗里斯则因挑衅行为而被罚款5000欧元;而更早之前,埃托奥在阿贾克斯时期曾遭到过主队球迷的侮辱,直接导致其转会至国米的过程中出现过变故。 类似的事件其实还有很多,足以说明荷甲球队在比赛中有多么“拼命”,而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正是荷兰足球扎实的基本功——任何体育项目都是如此,你的基本功不扎实,那你在赛场上只能靠“拼劲”去弥补了。
对于这一点,中国体育界应该向荷兰体育界好好学习。我们的运动员、教练员不是不想“拼”,而是实在“拼”不起来——基本功不扎实,你只能望“拼”兴叹。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我们中国足球这些年来的苦衷。我们一直在讲“青训”,一直在喊“振兴中国足球”,但很少人认真地去思考过:为什么别人的青训一抓一大把,而我们却连一个像样的青训梯队都没有呢?为什么别人从小踢球的孩子一踢就是一两个小时,而我们却连一个半小时都无法保证?为什么别的国家职业足球联赛精彩纷呈,而我们要么没有职业联赛,要么就只有半个小时的比赛时间呢?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不够重视青少年足球训练。在荷兰,从五六岁开始,孩子们就会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继续读书还是从事体育运动,如果是后者,那么将继续深造哪个专项的运动。而在我国,绝大多数孩子的职业规划都是在高考之后才做的,这会导致一个什么问题呢?几乎所有的孩子选择了升学作为自己人生的最终目标,而为了升学,他们必须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除了少数天赋异禀的体育生之外,绝大部分孩子会选择文化学习而放弃体育运动。 而这些放弃体育运动的孩子里面,大部分到了高考结束之后就会彻底与体育“绝缘”——因为他们从未接受过专业的体育运动训练,身体素质较差,即使再喜欢体育,也基本上不具备成为专业选手的可能性。极少数能坚持下去的孩子,往往在成人之后能够参加的一项或几项运动,基本上也是以健身为主,不会再具备很高的竞技水平了。这是多么可惜啊! 我们为什么不试试反过来,让那些有先天运动素质的孩子们从小专注于体育运动,然后选拔其中的优秀选手进行重点培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