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推荐涵是啥?
孩子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数学测验考砸了。回家看到妈妈愤怒的眼神,孩子知道这一次挨骂是免不了了,赶紧把头低下,不敢正视妈妈。母亲厉声喝道:“下次再考不好试试!看看老师怎么处分你,让你不好好学习!”孩子低着头,嘟囔着说:“人家学校都发推荐函,怎么咱们学校就不发呢?”母亲一愣,推荐函,啥是推荐函?
从孩子进小学开始,就和推荐信打交道了。第一次,是小学三年级,要推荐一名学生参加区里的少先队实践活动。学校按照班级人数的多少,来决定推荐名额,并让家长们写推荐信。推荐对象基本上都写自己熟悉的人,有的写自己班的,有的写隔壁班的。学校按照推荐信的数量和质量和水平,决定人选。可自从那次的选 拔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候选孩子的影子了。
第二次,是小学四年级,学校里来了一群陌生人,每个人的胸前都印着某某中学的字样。他们在每个班转了一圈,让学生们将写的数学卷子的底稿交给他们,说他们要通过这些卷子的草稿来计算学生们的数学水平,为以后的招生考试做准备。当时有的孩子很聪明,把自己写的数学卷子草稿销毁的一干二净,结果最后还是被父母发现自己抄袭 的痕迹。还有的孩子因为不遵守纪律,把卷纸写的乱糟糟的,被要求重新写。也有的孩子们由于对自己要求过高,在写卷子时把笔泡水里面,卷纸写得一塌糊涂,没法估算数学水平。
第三次,小学五年级,学校决定让一个成绩较好、活动能力弱的孩子当班长。全班孩子们每个人都送了一封推荐信给学校,推荐自己的班长。结果,那个平时不说话的孩子的自荐信却被学校当做垃圾信给丢了。
看到孩子哀怨的眼神,我知道,孩子们内心那种对自己未来前途的无助感使他们陷入了一种深深的忧患之中。他们一边享受着学校的教育,一边却又被学校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控制、操纵着。孩子们已经被“推”到了竞赛的前线上,他们已经是“胜”不盈喜,“败”不凄惨。孩子们啊,你们何时才能摆脱这种非理性的恶性竞争的枷锁啊!
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家长推荐已经突破了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常规参与,而变成了家长对于自己所属社团、利益集团的参与。学校推荐,已经成为比考试成绩更为重要的升学武器。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任何作用。
学校推荐,让家长把孩子更加紧密地拴在了学校的战车上。它意味着,要想孩子得到更好地发展,就必须以学校的意志为意志;意味着要想孩子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以学校的利益为根本利益;更意味着要想孩子更多地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就必须以加入有利集团为首要选择。
在这种非理性的恶性竞争中,学校的选拔标准变得越来越随意,越来越没有尺度。家长们不得不像制作艺术品一样,费劲心思,挖空心思把被选对象好好雕琢一番。或鼓吹孩子学习成绩优良,或夸耀孩子各种获奖荣誉,或吹嘘孩子在考级、比赛取得的 “辉煌”成绩。至于孩子是否诚实勇敢,是否思想健康向上,是否有个性有特长,则不再是学校考核的主要 标准。
在这种非理性的恶性竞争中,孩子变得不再成熟健康。有的孩子对学习没有了兴趣,没有了欲望,变成了学习的“庸才”。有的孩子则刻意追求成绩,追求荣誉,变得虚伪、自私、爱攀比、讲排场。更有甚者,有的孩子因为心术不正被拉进校长、老师的黑名单,成了永远不能被推荐的永远没有机会获得更多教育资 源的对象。社会、学校、家长这种非理性的恶性竞争,让多少孩子变得不快乐,甚至不快乐一生啊!
孩子们,别让学校推荐搞得大家不和谐。在求学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行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谁也不可能替你去学习,也无法带给你快乐的学习心情。人生道路千万条,求学只是其中一条,如果你感觉在学校里面你找不到快乐,那么,你要学会自己寻找快乐,自己创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