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学校是几分制的?
这个几分制,一般出现在高校学生评教活动中。比如,某学生给某门课打了2分(满分5分),那么就会显示“xxx给XXX课程打了2分”,而2分也就是及格线的意思了;如果打分在1~3分(不及格),那么还会显示详细原因,比如“上课没教什么东西/内容与考试重叠/讲课方法令人难以忍受等等”。 当然,这种评价方式是否科学、合理,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就拿本科阶段的教育来说吧,我们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你在本科阶段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如何。但是学习能力的测量又并非易事,于是人们便发明了另一种测量方法,那就是“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有很多种形式,而给学生打成绩(分数或者等级)就是其中一种形式。然而,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其本质上都是在对学生进行评估与测评——“你学到了什么?”“你的学习能力如何?” 既然本质是一样的,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怎么测得准”的问题上来了。通常来说,人们会考虑这么两个方面:一个是信度,一个是效度。前者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后者则是指测试结果是否能准确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征。
当然,在现实情况下,往往是很难得到一个真正完美测试的——要么缺乏效度,要么存在偏差。我们在看到测试结果的时候,应该更加关注形成这些结果的过程和依据才是。 回到正题,60分制怎么样?有没有缺陷?有!太容易得分了!只要不太离谱,都能拿到这个分数。60分制下,可能更多的只能检测到学生的最低限度的学习情况——学生到底有没有学?学了点什么? 为了更全面地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可以采用更细分的评分标准——比如,一门课程可以设置4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偏下),每个等级再分别设置几个评分层次(90+、80+、70+、60+)这样就能更好地将成绩区分开来,也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