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香港的地方吗?
不是的,虽然香港和新加坡都曾被英国统治过,但是两地关系并不好,甚至可以说很一般般。 新加坡和香港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无欲则刚,各顾各地。就是两地的利益需求不交叉,没有相互依赖的必要(这也是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和中国关系好的原因,因为利益需求极低甚至为负)。
首先从历史上来看,两个地方被英国人入侵的时间差不多。1819年,英军入侵新加坡,1843年占领了香港。但此后英国人对这两个地区的策略是不同的。 当时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势力就是荷兰人,而荷属东印度群岛(即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当时很不安稳,爆发了许多叛乱。为了打击荷兰人的影响力,1824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锡兰之战,进攻荷属殖民地斯里兰卡。战后,英国把视线转向了马六甲海峡,开始计划在东南亚扩张。
此时在马六甲海峡附近有两个主权国家,一个是暹罗(泰国),另一个就是现在的印度尼西亚。不过当时暹罗内部分裂成无数藩国,而印度尼西亚则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且与英国没有外交关系。这样,英国就把目光瞄准了刚刚独立的印度尼西亚。
1825年至1830年间,英军先后击败了印度尼西亚的海上力量和陆军力量,迫使其求和。1874年,双方签订了《英伊条约》,确定了英国对爪哇岛北部及苏门答腊西部海岸的支配地位,并可以动用当地驻军和航队。后来,英属印度的武装力量甚至入侵了缅甸,企图控制整个缅甸,进而打通进入中国的道路。
面对英国在东南亚的扩张姿态,法国坐不住了。作为在欧洲被普奥战争打残了元气、刚刚完成复辟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不可能再在西线展开一场对英作战了。那么,如何解决英法在印度支那的矛盾呢?答案是越南。法国想占据越南,作为在印支半岛的据点,遏制英国的侵略野心;而英国则希望征服整个越南,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跳板。于是,英法两国经过协商,同意共同进攻越南,分为南北两路进兵。北越由英军攻取,南越由法军攻取。
1884年,北越英军占领河内,但在同一年,南越的法军却遭到惨败,死伤两千多人,被称为“第二次锡兰之战”。这一下子改变了原本对英方有利的形势,让法国人感受到了耻辱。当第二年英军计划向北越增兵时,法方立即表示坚决反对,最终该计划不了了之。
通过越南这个缓冲地带,中英法三国达成了均衡,保持了该地区势力上的平衡。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各方实力此消彼长所造成的。最初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其他欧洲列强被削弱,中英法三国中的任何一方都没有能力单独对抗另一方。在亚洲它们只能相对妥协。但这种均衡是有条件的,如果哪一方破坏了这个条件,原有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冲突就会进一步激化。
1893年之后,英国人在印度获得了马拉塔联盟支持,在西北边省和克什米尔大肆行动,严重威胁到了法国在印支半岛的利益。随后,英国又伙同德国,怂恿中国清政府收回俄德两国在东北的租界和铁路权。
对于英国人的这些举动,德国和法国当然非常愤怒,准备给它们一点颜色看看。恰好此时意大利在摩洛哥动作不断,严重威胁到法国在北非的权益。1906年,法国和德国分别以“保卫非洲利比亚领土完整”和“支援巴勒斯坦犹太人定居点”为名,联合出兵北非,攻击意属利比亚。这次行动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迫使意大利停火议和。
通过这次行动,英国人的嚣张气焰受到了压制,一时不敢再肆意妄为。而欧洲另外两大强国虽然暂时解决了英伦三岛佬在亚欧大陆的挑衅,但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一战爆发后,由于德法的双重战略失误,双方都在北非部署了重兵集团,将本来就不多的精锐部队分散使用。
最终,隆美尔的沙漠之狐和巴顿的铁骑兵在北非会师,完成了希特勒开辟第二战场的希望,直接加速了法西斯势力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