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国外大学录取?
题主的困惑主要是由以下问题引起的—— (1)如何理解offer/admission letter中的条件(conditions) ; (2)要不要为了申请而满足条件(满足条件的必要性) ; (3)条件是否很难满足,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满足条件的可行性)。
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国外的学校之所以设置这些所谓的‘申请条件’,其目的并不是真的想要筛选掉某些学生 (招生官们也不是智能到能未卜先知,知道自己某一年的招生计划一定能招满,所以并不需要提前剔除掉一些申请者) ——否则只要他们这么写了,那就绝对会导致部分申请者因为达不到条件而落榜,这不是他们的初衷。 所以,从本质角度看,所谓的‘条件’其实都仅仅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而已——提醒申请人,在提交申请材料时,要注意确保材料的完备和格式上的正确;在收到offer后,也要记得查看有没有附加的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但,这些‘提示’对每个申请者的效果却因人而异。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些‘条件’并没有一个统一、客观的标准去判定。它可能来自于这个项目往年的招生特点,也可能来自于某个招生官的个人偏好……你只能了解到‘条件’,却无法真正准确判断自己的机会成本——因为你无法知道,在你‘失败’了N次以后,是不是会有一次成功在等着你。 于是,对于绝大部分申请者来说,最理智的选择就是——在申请的过程中,尽量去满足这些‘条件’,因为它并不会带来额外的负担或成本。
但是,如果申请人拿到offer之后,却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自己没办法去,那么此时如果项目有名额空缺的话,校方有可能会把你的资料转手给其他申请者。不过,这种概率虽然存在,但还是很小的。 从概率的角度来讲,申请者们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背景,争取能在第一轮就被心仪的项目录取,而不是花精力、浪费金钱去满足那些可有可无的条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