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出国说什么语言?
1、领导人出访说话主要看两个因素,一是访问对象,二是具体场合。 前者决定说话的内容,后者决定说话的方式。
2、说话内容主要取决于双方关系,以及本次访问的重点。如果双方并不熟悉,而且此次访问的目的主要是建立关系,那么领导人会主动介绍自己,也会就一些共同话题进行交谈。但一般不会深入谈论问题,更不会提出异议或者争论。
双方熟悉了,谈话的内容就可以深一点,甚至可以谈谈对方的过错——当然这是非常礼貌的。对不太熟的人,我们往往会指出对方错误以表示友好,对亲近的人往往直接指责其缺点错误。所以,外交辞令的“拐弯抹角”实际上就是“委婉责备”。这也是外交辞令的妙处所在,既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又不失大方得体。
3、说话方式主要取决于出场顺序。首先入场的领导人为东道国领导人,一般由该国的元首或政府首脑担任;其次入场的是陪同人员,一般是外长(外交部部长)或其他外长特使;最后入场的是主席团成员和其他官员。
在正式场合,领导人出场时,一般行注目礼并敬军礼。在非正式场合,可以随意一点。 在正式场合,领导人讲话一般由东道国领导人先邀请,然后主礼官宣布开始。此时,讲话人面向听众席,目光扫视全场。在正式开始讲话前,可以有几分钟的“准备时间”,这段时间可用来回忆一下即将提及的内容,或检查一下相关的资料。
正式的领导人讲话,一般要包括开场白、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
开场白主要用于说明举行这次会议的原因和目的,以及谈一些与会议无关但是有必要讲明的事项等。
正文是领导人讲话的核心部分。应该阐明的问题都应当在此阐述清楚。有分歧的意见也可以在此提出来。
一般来说,领导人都不喜欢在自己的讲话中被人打断,因此不管有什么意见,最好在正文中表明,不要随便在开场白或结束语的时候提出。如果你确有急事需要打断领导的讲话,最好采用书信等方式进行沟通。
结束语是领导人讲话的收尾部分。
可以用简洁的语句再次重申一下主题,然后用“谢谢”、“祝大家新年快乐!”等短语作结。也可以用一句古典诗文作结,比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喻指事情已经过去了,剩下的路只能靠自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