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西方国家如何适应? 谢邀! 作为一个在西方受教育,毕业后留在西方工作的中国移民,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移民后最大的适应就是在心理上接受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因为在中国的时候,你受的教育,接触的人,身边发生的事都是中国的,所以在中国的社会里你会感到自在一些。而移民国外后,周围人的文化水平、思想理念、价值观跟你完全是两个世界的,这时候你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的环境。
我在欧洲留学、工作多年,现在定居美国,可以说走遍了欧美。虽然欧美各国国情不同,差异很大,但是有一个共同点:这些地方的白人主流社会是完全排外的(除了一点,就是你有钱了)。我经历过很多次歧视,比如我在法国旅游的时候跟导游生气地争论,他说:“The French are not racist, we just don't like black people.”而在美国,我曾经和白人邻居因为草坪问题争吵,她指着我说:“You speak American English with an accent——go back to your country and work.”当然,在美国这样的大熔炉,遇到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你要想适应西方的生活,首先要在心理上接受这是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新环境。在这里,你是这个文明的外国人,你的身份是“公民”而不是“百姓”,因为你的祖祖辈辈都不是这里的人。所以,无论你来自哪里,你都应该为自己是那个文明的一员而感到庆幸。
赞同 31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4/5/28 9:35:08 对于即将移民海外的人,一般有两大任务要做:一是物质准备,主要是申请移民,落实住房,安排工作和孩子上学等等;二是精神准备。精神上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对周围环境的适应程度,主要取决于人的心理条件。如果一个人在出国前就能了解所去国家的国情和文化传统,从思想上做好适应异国风土人情的准备,他在该国定居后就可以较快地适应,较顺利地进入新的生活。
其实,对于刚到国外的人,一般都要经历从文化冲突到文化适应的过程。如果人们出国前缺乏应变准备,他们在初到异国时,面对着种种与原先不尽相同的社会规则和生活方式,感到新奇、兴奋和富有刺激,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好像在“梦游”,于是形成所谓的“蜜月期”,在这一阶段,人们的精神情绪很高涨,但这种情绪很快随着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屡屡受挫而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种种不适感,形成所谓的“文化恍惚”(culturashock)。产生文化恍惚现象的突出特征是,人们感到孤独、寂寞、无所适从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患上“思乡病”。此时,人们迫切需要回到祖国,见到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与他们欢聚一堂,诉说心中的委屈和苦闷,但这种愿望往往不能实现,又进一步加重“思乡病”患者的病情。因此,这种情绪是人们在异国最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不过,“文化恍惚”现象是人们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的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心理反应,在国外的中国人几乎人人都经历过。值得注意的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这种现象,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相信,这种现象是暂时而且可以克服的,要树立在异国开创美好生活的信心;其次,要主动去了解新的文化环境,去接触、认识新朋友,要尽量融入全新的环境,把陌生变成熟悉;第三,要经常与家人和朋友通电话,互通音信。总之,只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在度过了文化恍惚阶段之后,人们会逐渐适应新的文化环境,最终实现文化的适应。
赞同 827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5/1/30 10: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