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工地上全是中国人吗?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中国也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而在建筑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建筑队伍,能够完成国际上最难的任务,同时,成本又很低(和欧美比); 所以,当外国人有建筑工程需要时,首选就是中国公司!而中国公司在外承揽项目时也往往优先选择中国工人,毕竟外国人普遍对施工质量的要求没有像我们这么高,加之语言沟通上的不便,对外国人来说,中国工人显然是最优选!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就比方说在俄罗斯,当地是禁止进口二手设备的,即便是报废了也不能出口,所以就有一些从中国进口的废旧设备被扔在了俄国某地下矿场里长达5年之久,当我国的工程师们进入现场准备启动设备的时候,才发现因为缺少关键配件,这台价值2000万的设备根本就无法运转。
而更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在调查后我们发现,原来这些进口废旧设备的公司竟然都是浙江一家企业的关联公司,该公司不仅在俄国有分公司,而且在其他国家也有分部,当我国工程师找到这家企业负责人的时候,对方却一脸坦然的表示:“这是合法的行为,而且我们已经按照规定缴纳了相关税费,至于你说的那台设备,确实是我们进来的,我们也正好打算近期派工程师过去修理。” 当然,像这样把二手设备倒手卖掉的生意其实还有很多,不过国外再怎么说也不好直接出手,于是有些国家就想出了另外一招:以旧换新。
举个例子:日本有一座大桥需要加固,按照原定计划是需要拆掉重建的,但是这样一来工期很长,费用也很高,于是在咨询了中国建造桥梁的技术后,日本人便采用了“托盘法”进行修复,也就是在不拆桥的前提下,将桥面切割成若干部分,然后用新钢结构作为支撑,更换受损桥面,虽然这种方法不需要拆除原结构,但施工难度和成本同样很高,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与时间。
后来,中国人去日本考察之后,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秘密:原来日本人的“托盘法”其实是一种“以旧翻新”的办法,他们把中国的旧桥梁拆解回来,然后再重新组装使用,为了以防万一,他们甚至还会在中国桥梁的外面裹上一层胶膜,这样做既避免了中国桥梁技术专利的泄露,同时又达到了“以旧换新”的目的,可谓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