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回国能挣多少?
这题我会!先摆结论,同等能力下(指同样没有中国人惯有的“拖家带口”、“四处走动”的情况),海外归国留学人员的收入水平要高于国内同层次毕业生1/3左右;若再算上留学生在薪酬增长幅度和职业前景上的优势,则上述比例将远超于三分之一。 从数据上看留学生的收入优势 《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65%的海归创业者首轮融资是在回归五年之内完成的,近七成受访海归的薪酬溢价比例超过30%。 以金融专业为例,帝国理工本科毕业起薪4.7万英镑,折合38万元人民币;哥大硕士毕业起薪5.5万英镑,折合成47万元人民币。而同样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北清学生,起薪大多不超过40万元。 除却金融专业的留学生更有优势外,其他专业如理工科、人文社科等专业的留学生,整体也表现出了高于国内的薪酬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留学生回国后能在薪资上有如此多的增幅,但其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隐忧。调查报告显示,63%的留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专业对口,但其中仅有31%的人最初选择出国深造时其目标就是回国就业。
调查还发现了不少“高就业率”背后的隐忧——“低薪酬”。 由于国内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是普遍存在“高工资+高待遇”的吸引力,因此部分留学生在选择就业地点时往往更倾向发达城市,诸如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地区的工作机会较多,且综合竞争力也不俗,然而这些地方的生活成本也相对较高。
由于国外大部分学校都会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岗位,所以海归的职场起步平台一般都比国内高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要高。同时,因为海外留学经历的“镀金”作用,企业也对这些人高看一眼,重视一分,愿意给予相对较高的职位和薪酬待遇。 但如果留学生学成归来进入社会后发现,自己的学历虽为“海龟”,但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是拿到的offer不够满意,这时他们就可能产生心理落差,进而造成负面情绪。
如何更好地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是每一个准留学生及其父母都应提前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