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留学生回国的原因?
因为国外的歧视和内卷 出国留学的目的地,首选还是美国,毕竟综合国力在那里摆着呢;其次是英国、澳大利亚等英文国家,出国读书回来语言沟通不是问题;欧洲很多国家都是小语种,而且学历认可度没有英美高,所以去的人相对要少。 现在欧美主流国家的歧视性就业政策让中国人很受伤。 就拿英国来说,本来英国留学回来的学历在欧洲和美国认可度挺高的,但是自从2016年脱欧以后,英欧间的移民壁垒逐渐升高,欧盟国籍的留学生就业已经受到很大的限制(比中国人还惨),而英国留学回来的年轻人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工资中位数低于1万英镑的工作几乎全是给EU/EEA学生开的。(当然,作为老牌帝国,英国人骨子里还是瞧不起黄皮肤黑眼睛的外国人,即使你是白人中的精英) 美国就不用说了,美国的歧视性就业政策不仅体现在对中国留学生的排斥上,而是对除了北美洲以外所有亚裔群体的排挤(其实美国每年接纳那么多拉丁美洲裔移民是有道理的:拉美裔群体是典型的低受教育程度和高失业率人群,并且是美国人口中贫困率最高的族群之一)。 为了应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了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拿到欧洲或美国的绿卡再回去。
然而,在欧美主流国家,拿绿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以美国为例,近年来美国人自己的就业率都持续走低,2018年失业率达到4.7%的历史低位,这就意味着美国每年大约20万的H-1B签证名额(相当于日本全年申请绿卡的人数)会供不应求。美国还有高达500万的难民等待安置,这些难民绝大部分都来自伊斯兰国家(叙利亚战争导致的难民最多),当然,中东人也有自己的宗教文化优势:伊斯兰教本身就是一个一神论宗教,且鼓励扩张(只要我不犯你,你就别犯我,否则,干你丫的),加上中东人普遍英语流利,所以在美国的就业环境虽然糟糕但并不比中国差。
于是,来自亚洲(尤其是东亚)的高素质群体开始另寻他路。澳洲和加拿大因为实行的是宽松移民政策,所以吸引了不少的中国留学生,不过,由于华人移民所带来的高昂教育支出(在加拿大读本科要比在美国读便宜多了,但在澳大利亚则恰恰相反)和不低的居住成本,使得新移民在澳加两国之间产生了明显的收入落差。 新兴的移民国度,如新西兰、新加坡甚至泰国,因为语言沟通便利和经济发达,成为亚洲留学生的新选择。